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0的文章

問與答

問:從小一到小六都可以畫出一樣色彩豐富造形明確的作品這樣的教學好嗎? 答:  這是一個家長和我討論的問題,因為他知道有一畫室,每個人都可以畫出一幅「漂亮」的作品,有時老師還會幫孩子完成作品。聽到這樣的現象並不覺得奇怪,因為不僅那個畫室如此,也有其他畫室有類似的情形。  從這個問題很明顯可以知道目前還是有一些人對兒童藝術教育的認知是停留板畫教學的時代,甚至更慘。過去老師會在黑板畫一個範本讓學生模仿,但至少是孩子可以接受的圖式。但現在所面對的問題是,老師以大人作畫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沒有考慮孩子的造形發展,更別說是否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關。無論多大的學生都要求相同的表現,這怎麼可能,只好老師自己動手讓每個孩子達到相同的程度。更可憐的是我們的父母,似乎並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還很沾沾自喜孩子可以每節都拿一張「漂亮」的作品回家。  面對這樣的美術教育,不僅讓人感到憂心。家長放心不下孩子的學習落後,任何的學習都要比別人快,比別人早,凡事都要贏在起跑點。有些孩子是真的資質很好,可以跳級學習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孩子也樂在其中,但相信這樣的孩子並不多,最後很多孩子真的討厭學習。這些現象發生在一般學科,可以用因為有成績的迷失來解釋,也無可奈何。但相信孩子在學英文,一定要一階一階地往上學,要跳階也要經過測試。學數學也一樣,要有順序地學習,不會在學生還不會加減,就教他乘除。那怕學習音樂也相同,一定要從認識音階慢慢進到曲子。  為何學習美術可以不需要基礎就可以一下子畫素描、畫精細的圖形。孩子還在圖式階段,認知發展還沒有明暗、立體的觀念,還不知道光對色彩的影響,怎能要求他們在描繪時要作明暗的變化。雖然最容易看到的成果是一幅畫得讓人看得懂的作品,但那又能代表什麼?尤其那作品是臨摹圖片再加上老師修改完成的,這樣的成果孩子可以感受到成就嗎?也許長期的學習孩子會將老師的技巧內化並應用,但那也只是老師的翻版,若要他面對新的學習一樣什麼也不會,更別說孩子最珍貴的創作能力早以無法發揮了。  雖然視覺藝術離不開形的描繪或製作,但要培養這樣的能力,是需要透過觀察,只有讓孩子習慣觀察周邊的物體,用自己的圖式做描繪才會發現每個孩子觀察的角度是不同的。當認識到如何將視覺記憶轉換成圖像後,再複雜的景物在眼前,孩子都能將其描繪在畫面上。何況美術創作更有價值,對孩子有長遠幫助的並不是物體外形的描繪與製作,

美術教育的省思

 在一次美術教育的學術研討上,某位美術教育工作者提出她的美術教育觀念,以及對當今台灣兒童美術教育的批判,由於在討論會上時間有限很難做深入地互動;因此在會後提出個人的觀點,希望引發各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美術教育的重點和它的獨特性。  隨著整個教育環境的改變,美術教育的「理念」也有很多的改變,很多學者專家都一致地認同「仿畫」對兒童藝術的啟蒙並不能起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上有很多的突破,除了教法和素材的選用都一直追求變化。但有很多老師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原因是自己在此領域的師資養成過程中專業素養的不足。因為目前從事美術教育工作者的來源很多元,有些因學校體制的篇制不得不擔任起這個責任。有些美術老師因在學校有學相關美術或設計的課程,又因目前父母對孩子的重視,在市場需求上可以讓自己有一份比上班還優渥的工作,而投入此行列。無論是什麼原因從事這樣的行列,相信大家最終還是希望自己的教學對孩子產生「最佳」的影響。  由於很多兒童美術的指導者,缺少對教育本質的深度探討,或因不知其重要性,將整個指導的重點放在技術上的傳遞。因而有很多觀念釐清的問題產生不少盲點,就以研討會上那位教師,從她的發表中所呈現的作品就產生了多處的矛盾和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從環境影響美學觀點  在她舉例的歐洲、日本孩子的作品,色彩充滿柔和協調的色系,而台灣孩子的作品卻色彩艷麗五彩濱紛。以她的解讀前者具有美感,後者色彩太多混淆視覺。這樣的論斷稍嫌武斷,這是設計美學的一小部分美感原則,因為美學的原則並非只有協調、統一,有時對比色彩也會產生另外的美感。  以致於她所提出的台灣都市整體環境的紊亂所帶給孩子的視覺刺激無法培養出美感。這樣大環境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的確是需要很多單位的配合,事實上目前有很多人已經如這位老師一樣注意到環境的規劃是很重要的。他們甚至將畢身的精力投入改造城市計畫中,主要就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可以眼睛張開就能有美好的刺激;讓自己的文化更趨向優質。環境問題不僅是都市首長和政府的責任,而是每個人都要有責任盡心去改善、維護的。但反觀身為兒童美術老師的職責可以在此方面如何做到最大的心力呢?  自己也曾在不同的季節造訪日本,也曾在七八月去歐洲旅遊,親身體驗到不同國家緯度產生氣候差異所影響的自然色彩。台灣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艷陽高照,除了高山,很難感受到四季明顯的變化,冬天若沒寒流來襲,穿著短

美術教育的價值

 孩子學習視覺藝術究竟有哪些價值,當父母辛苦地陪著孩子學習美術究竟意義何在?為何從幼兒到高中階段學校教育一定離不開藝術課程?視覺藝術教育是有其獨特的功能,它是透過欣賞、認知和自我表現等多方面的方法來達到以下的功能與價值。 一、協助發展造形能力  造形能力的發揮需要透過美術教育才能達到。創作者在進行造形活動時要由內心無形的心象,發展成外在有形的實體;必須透過技法、利用材料、並具備對空間存在的概念和對外觀的視覺掌握,才能沒有挫折地呈現出作品。而這樣的造形能力,並非只有古典的寫實造形,隨著現代藝術的發展造形的技巧和形態也由具象到抽象甚至到裝置的能力。因此面對藝術教育時自然不能只侷限在平面的形體描繪,甚至是只有表現的簡單外形的描繪。 二、提供健全的人格發展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肢體的運動讓他們感受到線條的存在,當他們拿著筆在紙上揮動時出現線條,這樣的神奇經驗將引導他們繼續探索,這時我們需要提供一個安全,且可以任意發揮的空間,如提供大的水彩筆或容易握的筆以及全開畫紙;或是可以在泥土地、沙地上任意塗鴉的樹枝、竹筷;甚至是容易取得有空白面的回收紙等等都是讓孩子盡情塗鴉的好素材。當此階段的塗鴉獲得滿足,對其肢體運動所產生的線條結合視覺經驗就會慢慢建構出表達意念的圖像。這時對不善於用語言表達的幼兒階段,繪畫創作就成為表達思想情緒的輔助媒介。同時在創作過程中,透過肢體的運動和色彩的揮灑間接的也讓他們在情緒上有了良好的宣洩。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僅透過繪畫表達思維或情緒更因為視覺藝術創作是一種可以立即產生作品,只要我們懂得如何引導孩子自發性地表現出心中的感覺和尊重其獨特性的造形,孩子將會因為自己的表現而獲得成就感。同時因為所呈現的結果會因人而異,這樣的學習過程讓孩子學習如何尊重他人的表現。因此如果我們提供正確的引導方式,將有助於他們對自我的肯定,和信心的建立,以及從創作互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只可惜很多的成人忽視了這天生的潛力,當孩子在第一時間拿筆塗鴉時,絕大部分是被禁止,甚至因為塗鴉的地點不對被處罰。或是因為沒有畫出成人看得懂的圖像而被嘲笑或刻意地給予指導。等等這些外在環境的阻擾,使得這項良好功能無法發揮。 三、提供智能的發展  從事視覺藝術創作,需要透過大腦的運思進而傳達到肢體,再由肢體來完成作品,這整個過程有可能小至手指大至全身,有些活動甚至配合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