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兒童繪畫發展

我的孩子不會畫圖,我都看不懂?
我的孩子很喜歡畫,不知甚麼時候可以開始畫素描?

       要回答這些問題時,必須先知道孩子的年齡,因為每個孩子的繪畫造形發展是有其順序,當然也關係到每個孩子的智慧成長,及其生活經驗、繪畫經驗。首先必須知道繪畫的形成,除了天生的遺傳基因,後天的學習經驗也非常重要,如一個充滿豐富經驗的孩子,自然會表現出更豐富的內容,一個從小就有自由塗鴉環境的孩子,其線條自然比處處被限制和批評的孩子還來得順暢和更有自信,相對也會影響其造形發展。以下提供的造形發展是彙整著名的兒童繪畫研究學者,美國VLoWenfeld的研究,此發展表是一般的原則,而非絕對性,以我個人的經驗,發現整個發展年齡好像有提前的現象,也許因為現在的資訊獲取更便捷,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重視。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其順序,孩子是不可能直接就進入寫實期,也許有天生寫實能力基因的孩子,一開始也是從塗鴉,圖式再進到寫實,只是他可能在七八歲或更早就有此表現,而他也許在兩三歲就有圖式期的圖像呈現。
        無論是父母或老師,要先認識孩子的造形發展,才不會造成揠苗助長,同時方可提供適當的指導。也就是說如孩子未達到凝寫實期階段,提供素描練習,只會造成對繪畫的厭惡。若已進入凝寫實期階段的孩子沒有繪畫技巧的學習是不能滿足其內在需求的。
    
 兒童造形發展表
塗 鴉 階 段 (1~2歲)

一 般 特 徵
空 間
指導技法與原則

1.  無意義無目地的畫線時期。
2.  追求運動快感,是用整隻手的大肌肉在運筆。
3.  手眼協調尚未成熟。
  
會畫出紙外
只是喜愛沒有特別意圖  
1.  盡量給與表現機會。
2.  準備大張畫紙鼓勵塗鴉。
3.  可透過黏土任意搓揉刺激大小肌肉。
4.  材料以廣告顏料、蠟筆皆宜。 

塗 鴉 階 段(2~4歲)

一 般 特 徵
人 物
空 間
色 彩
指導技法與原則

1.  由運動經驗到想像經驗能隨
自己的心意塗鴉。
2.  不再只是各種縱橫線的錯畫
  ,而會略像實物的形象。如
  用○代表臉。
3.  所描繪的人如蝌蚪般的造形
故稱為蝌蚪人。
4.  將自己所畫的形象賦予命名
如:爸爸、媽媽、汽車….
等,或跑、跳、旋轉….等。
5.屬自我意識較強的階段。

只有想像的人物,經由命名來決定
能在紙內塗鴉,能依自己的意向塗鴉
。線條成為形狀的邊線。
使用色彩區別不同的意義或情緒。(接近後期較明顯)







1.  當個忠懇的聽眾認
  同孩子的表現。
2.  不可要求描繪要能
  看得懂的造形。
3.  給與畫題要和孩子
  的經驗有關。
4.材料如上


圖 式 前 期 (4~7歲)
一 般 特 徵
人 物
空 間
色 彩
指導技巧與原則
1.發現繪畫和現實的關係。
2.表現獨特象徵性的圖式。
3.畫其所知而非畫其所見的事
物。
4.所畫的造形常常在改變
◎圓為人頭,線為手腳,逐漸加入人體的其他部份如身體、手指和腳趾。
◎末期發展出衣服頭髮或裝飾物。
◎所畫的形象大都是散列。
◎事物和空間未建立關係。
◎形象間大小無比例關係。
根據感情而著色,與實際無關。
1.  主題盡量與孩子的生
活經驗有關。
2.  以問答方式進入主題
3.  提供動覺經驗如和孩子做遊戲給與親自體驗的感覺。
4.  不適宜指導和物體本身一樣的固有顏色。
5.  材料力求多變,如將畫紙的形狀、紙質、加以改變。及蠟筆、廣告顏料、黏土、撕貼、版畫等交相應用。
圖 式 期 (7~9歲)
一 般 特 徵
人 物
空 間
色 彩
指導技巧與原則
1.  用圖式來表現對象。
2.  經由形體記號、圖式的重複
而肯定自己。
3.  所畫的形象皆成平面,尚無立體觀念。
4.  若有不同的特別經驗,會改
變其圖式呈現。
5.  圖畫反映出兒童對環境的主動知識。




◎重複使用人物圖 式。
◎無正確比例
◎誇張重要部份,忽略或省略不重要的部份。  
◎用基底線代表地面,雲朵為天空  中間是空氣。
◎畫面無重疊的空間概念,但會有空間秩序。
x光透視
◎空間與時間的表現。
◎平面與高度同時出現
◎展開式表現
發現色彩和物體間的關係,而用固有色來表現物體;稱為「色彩圖式」。

1.  以問答或提供實際經驗為主要教學法。
2.  表現主題以「我」或「我們」在做活動的情形,也可選擇幻想、想像等題目。
3.  材料以粉蠟筆、廣告顏料、黏土、大畫紙、貼畫、版畫、水墨等等皆宜。



群 體 期 (9~11歲)
一 般 特 徵
人 物
空 間
色 彩
指導技法與原則
1.  能集體活動。
2.  關心到環境四週之事物,及較注意到細節。
3.  對自己的作品開始有自我批評的意識。
4.  所畫的事物仍具有象徵性的表現,而非事物的再現。
5.  對光影的問題尚未理解。
◎脫離人物圖式,而人物形象較為僵硬。
◎在人物方面強調男女生的不同。
◎地面不再限於基底線,天空也漸降至地面。
◎注意以重疊和大小來表現深度。
◎注意形象間的相互關係。
◎脫離色彩的客觀階段而漸趨向個人對色彩的感情。
◎色彩的使用與主觀經驗有關。

1.  鼓勵集體創作,但
  自我觀念較強的兒
  童,不宜強求。
2.  不可要求如照片一
樣的寫實表現。
3.  主題選擇要配合經
  驗和重疊觀念的發
  展。
4.  廣告顏料、水彩、
  黏土、木材、金屬、
  及各種媒材皆宜。
擬 似 寫 實 期(11~13歲)
一 般 特 徵
人 物
空 間
色 彩
指導原則與技巧
1.  已由想像和記憶表現
發展成傾向寫實階段
,因本身技巧尚未成熟會形成眼高手低的
現象;對自己的作品產生批評的意識。
2.  能做抽象思維。
3.  能注意環境的某些部分,並將個人的情感
投射於事物上。
4.  依表現方式可分:
(1)視覺型
(2)觸覺型
(3)混合型

  
◎注意到肢體的關節和身體動作及臉部的表情。
◎卡通造形的人物普遍出現。
◎會注意到衣服皺折。
◎強調性別      特徵。


◎視覺型兒童注意到三度空間的表現,對遠近、重疊、物與物的關係深入觀察。
◎觸覺型兒童傾向表現個人情感,忽略比例或用基底線表現

◎視覺型兒童會注意遠近、濃淡、光影等色彩變化。
◎觸覺型兒童使用色彩時,以個人感受、主觀表現、平面的著色、不注意與實物的關係。

1.  不要強迫觸覺型兒童去做觀察的表現,不要強迫視覺型兒童以想像的方式表現。
2.  主題以想像性創作
  、寫生、插畫、情
  感經驗、社會生活
  或表現色彩的心情
  為主。
3.  材料除了水彩及廣
告顏料,也可嘗試
黏土、木材、金屬
、紙張、石頭、版
畫等等來製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沒關係下一次就有經驗了

  2010.10.23 「沒關係下一次就有經驗了」好平常的一句話,它卻震動我心。 兩個二、三年級的女孩,是目前學生中最能和我談藝術的對象,因為她們懂我的語言,一個有創作經驗一個具有獨特的想像力,兩人在藝術表現上也很投入。雖只有短短的幾堂課,但卻有遇到知音的感覺。這週她們兩在課後清洗時,將衣服弄濕了,一人回到教室開心地秀出她的衣服濕了,我不經意地戲說:「哎呀!我們早上Kindergarten 的小朋友也沒有像妳們弄得這麼濕。 」在旁的媽媽安慰地說:「沒關係下次就有經驗了」。是啊!想想自己剛進駐這個教室時也不清楚水流量的特性,也曾噴濕了衣服。雖然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有時我們無心的話傷害到孩子而不自知;而我那句無心的話不也呈現出多數人的通病,總是會用比較的心面對孩子的問題。我佩服這位媽媽的智慧及她對孩子的包容,也難怪她的孩子能夠無拘無束地發揮想像力,感謝這小小的插曲帶給我一些省思。

漫談我們的孩子們

       當了5個多月的學生在六月中旬總算放了假,台灣的友人真是配合,在我考完試後來訪,讓我有一顆輕鬆的心情迎接她,今天還可以陪她到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做一趟森林浴。兩人坐在高聳的林木下加上暖和的天氣讓人有一種不想離去的感覺,朋友的女兒靜靜陪著我們。除了友人自己對她女兒的滿意,我也為她感到驕傲。在台灣我們個自忙著自己的領域,她為演講、寫書、推廣閱讀而費心、我為美術教育而忙碌。而今兩人藉此機會有了更深入地閒談,發現我們有相似的成長背景,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也雷同。我們慶幸對孩子教育堅持不落入表面的成就,願意讓孩子接受挫折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而今我們的孩子皆已長大,我們心中彼此清楚,面對孩子的未來早早就已放下,因為他們擁有了健全的人格特質。就像她對女兒選擇男友的事情絕對支持,也相信她有能力找到適合的交往對象。她說得好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努力地經營,所以現在才可以享受被子女照顧的幸福。雖然我們兩人都有教育的背景,但做母親的經驗也是要不斷地學習和調整。         教育孩子其實沒有一個準則,孩子的個性除了天生的特質,小時候的養成也很重要,父母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檢討能力,才可以適時地協助孩子。就像昨天一個家長告訴我她女兒小時候,做錯事她也不生氣,只用溫和的語氣告訴她哪裡不對。但後來她發現這樣不行,因為孩子做錯事還反過來訓媽媽不該用嚴厲的口氣說話。所以她及時改變,當孩子在行為上需要協助時會很嚴肅認真地告訴她。沒錯,我的經驗也是如此,要讓孩子認真面對自己的責任時,堅決的態度是不能少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當父母的真是辛苦,期許這個辛苦最後都可以像我的友人還沒過半百就可以享受讓未成年的女兒帶著旅遊。

公車司機

JULY 8,2010 來了加拿大最大的改變應該是交通工具的改變,在台灣曾經為了環保想乘坐大眾運輸工具,但很難因為快節奏的生活,實在無法擺脫汽車和摩托車。來了這裡後一直沒有決定要買車,坐了快一年的大眾運輸,發現其優點還真不少。除了需要浪費比較多的時間,它讓我更接近加拿大的生活,在車上可以接觸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聽到各種不同語言,同時還可以在車上看書背單子。也接觸了不同類型的司機,加拿大的司機真的和其文化一樣不同類型都有,可以說男女老少都有,除了外在的差異很大,服務態度也是天壤之別。但整體而言好的司機多於態度差的。就我個人而言,已經被司機感動過很多次,在聖誕節前我就接到司機的聖誕卡片,外加一個拐杖糖還親自簽名。也因忘了帶月票又沒有零錢,司機不但沒給我收費,到站還給我一張車票,因為有那張車票我才可以做SKYTRAIN(類似捷運)。每當我秀出車票總會看到司機微笑並說聲謝謝,當我坐小公車需要上下樓梯還會提醒你小心,外加祝你有個快樂的一天。有一位非常NICE的小公車司機每次都放很好聽的音樂,坐他的車可以說是享受,我會在那個時候放鬆自己。我也學習到下車大聲地向前面的司機說聲謝謝,從這些多數的公車司機身上印證了用快樂的心情面對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地重要。它不但讓自己享受到工作的喜悅,也影響到很多人。一個社會的形成,需要很多不同的角色互相配合,所以從小讓孩子知道任何工作都是有意義,重點是要自己喜歡才可以讓這個意義更加發揚光大。